张光年:黄河大合唱

作者:严辉 发布时间:2019-09-27

导语
刚才我们听到了非常熟悉的《黄河大合唱》的歌声。八十多年前,《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就在我们大学的前身中华大学读书。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与我们学校的渊源,以及他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刚才我们听到了非常熟悉的《黄河大合唱》的歌声。八十多年前,《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就在我们大学的前身中华大学读书。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与我们学校的渊源,以及他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光未然, 1913年出生于湖北光化县(现老河口市)。光未然曾经说过他们这一代人从小就经历动荡的社会环境,频繁的战争,苦难的民生,当时的年轻人在思想上普遍早熟,很早就在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命运。1929年,不满16岁的他在故乡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这时起,他就把拯救苦难种的国家和人民作为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献身的伟大事业。当时的革命形势非常危险。他的父亲是钱庄的职员,曾经在武汉见到很多年轻人在街头被杀害,非常害怕,回家后不严辉许他再继续上学。1932年他不顾家庭的阻扰,只身来到武汉求学,考入了我们学校前身的中华大学中文系学习。

当时的中华大学位于现在的武昌昙华林一带。这里是武汉三镇的文化教育中心,学校聚集,各种学生爱国运动风起云涌。光未然在中华大学中文系学习的同时,积极投身爱国活动,组织学生剧团,排演话剧。光未然这个名字就是他在这个时期给自己取的艺名,是指光将要燃烧的意思。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通过戏剧演出来呼吁抗战救国,没有主题合适的剧本演出时,他就开始自己写剧本。很多同学都听过《五月的鲜花》这首歌,这首歌就是光未然在一部表现东北人民抗日的剧本里写的一首歌词,直到今天我们还常常可以听到这首歌。《五月的鲜花》是光未然最早的成名作。这时的光未然22岁。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武汉成为当时全国抗战的政治文化和军事中心。光未然以共产党员的身份进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负责抗敌宣传工作。 1938年9月,他受第三厅的委派,带领抗敌演剧三队去第二战区考察抗敌形势。1939年1月他骑马受伤,演剧队队员抬着他在壶口附近渡过黄河,来到延安的医院治疗。病床上的光未然,回想这一路在战区视察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在壶口渡过黄河的经历给了光未然极大的震撼,也带给他极丰富的灵感。黄河的咆哮,黄河船夫与黄河的英勇搏斗,以及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苦难,这些都让他感受到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不屈的生命力,他一气呵成创作了一部带有诗剧风格的长诗《黄河》。

光未然把《黄河》交给当时正在延安鲁艺工作的音乐家冼星海,同时也把自己从的所见所闻讲给冼星海听,冼星海很快被歌词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深深感染了。这两位年轻的艺术家,一位从珠江走来,一位从长江走来,他们的艺术才华在那个特殊的时空,在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岸边相遇、碰撞,合作出了这首被称为文学与音乐“珠联璧合”的经典之作。

1939年4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引起了巨大轰动,很快就在全国传唱开来。自此以后,在每一处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场上,都唱起过《黄河大合唱》的歌声。

今年是《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在今天听来,它宏伟澎湃的气势、深厚的民族风格、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依然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可以说,这80年来,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黄河大合唱》的歌声。

我们每一位桂子山上求学的学子都会记住他,——“民族诗人光未然”。

01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huashigushi@163.com
邮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华中师范大学行政楼403
联系人:马老师 027-6786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