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让百年校魂焕发青春光彩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21

导语
校魂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历史沉淀,也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内核,是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华师校魂是华师百年铸就的人文底蕴,‍‍是华师人整体人生的价值追求,‍‍是华师人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的‍‍理念追求,‍‍也是华师人精神风貌‍‍和整体气象的独特风韵。作为一所具有118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华师校魂体现在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的身上,同时又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师人。

校魂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历史沉淀,也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内核,是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华师校魂是华师百年铸就的人文底蕴,‍‍是华师人整体人生的价值追求,‍‍是华师人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的‍‍理念追求,‍‍也是华师人精神风貌‍‍和整体气象的独特风韵。

作为一所具有118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华师校魂体现在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的身上,同时又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师人。

在双甲子校庆到来之际,应该怎样追寻校魂、展示校魂、塑造校魂,激励华师人朝着新的目标进发,这是摆在我们这代人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

12月17日晚举办的《校魂》三部曲之一的第六届“华师故事”展映会作出了自信的回答:华师校魂是韦卓民、陈时等一生坚守、舍家办学的教育醒国、教育报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的大爱精神。

为充分挖掘传承弘扬华师校魂,第六届“华师故事”展映会改变了往年展映会由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单个故事讲述的模式,采取多幕剧连续演绎的形式,讲述了一代代华师人接力办学的故事。从1903年进校到1976年在校逝世,韦卓民先生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华师,践行了把根留住,一生坚守的承诺。韦卓民老校长用始终如一的爱校激情谱写了感人肺腑、永不磨灭的时代传奇——爱我华师。

中华大学开办之初,资金单薄,入不敷出。校长陈时多招并用,多方化缘。由于假私济公,把家里的钱拿到学校来用,陈时家里有时都不能开伙,家人闹到学校要拿小菜钱。当时,中华大学教职员工的薪金低于他校,还经常被拖欠工资,大家虽有怨言,却从未影响本职工作。在陈时校长的勉力支撑、社会无私捐款和教职员工的和衷共济下,中华大学弦歌不辍,一直坚持到新中国成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全剧演员由学生担任,生动展现了华师大爱的校魂。全剧以“校魂”为主题,选取从昙华林到桂子山这一段校史中几个感人的故事,通过情景演绎、故事讲述、互动对话、舞蹈表演等形式,重温往昔峥嵘岁月,充分展现筚路蓝缕、克难奋进的创校精神和教育报国的大爱精神。

整个舞台的设计就像是一本翻开的校史,一个个从书中走出来的历史人物在舞台上与观众交流,让观众沉浸于剧情中,产生和历史对话的感觉。最让人动容的是每一幕剧之间,都穿插了一首校歌的合唱,从文华大学校歌、华中大学校歌直到华中师范大学校歌,在不同年代的校歌中穿越历史,在磅礴大气的旋律中追寻校魂。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曹冠玉认为,校歌是一所学校的精神缩影。不同时期的校歌虽歌词旋律不同,精神内核却一脉相承,体现了华师人热爱母校、热爱祖国、心系天下的博大情怀。

在这堂爱党、爱国、爱校的“思政课”上,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小视角展现大情怀,118年校史与100年党史深度交融。不朽的创校精神、革命精神、大爱精神,汇聚成华师精神谱系,深深感染了师生们。虽然全剧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却给师生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校魂》编剧胡宗山教授认为,华师校魂、华师血脉、华师基因是通过一代代华师校友、华师前贤得到创始、赓续、丰富和发展的。之所以用青年学生演绎,就是希望体现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则,编剧、总导演是华师老师,副导演和学生都是华师青年学生,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校魂、校史的传承,让师生在创作和演出中加深对校魂和校史的理解认知,并以他们为传播的原种,这样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01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huashigushi@163.com
邮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华中师范大学行政楼403
联系人:马老师 027-6786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