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挥辉:讲好华师故事 弘扬华师精神

作者:传媒学院党委书记 周挥辉​ 发布时间:2016-10-31

导语
华师发展需要精神动力,“文化立校,精神强校”成为当代大学发展的共识。

传媒学院党委书记 周挥辉


    我们为什么要讲好华师故事?

    因为首先,华师发展需要精神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百年校庆后,华师发展很快,办学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学术地位、办学规模、教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但无庸讳言,华师接下来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就大背景而言:国际形势变化多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关系更趋多元;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高等教育结构正处于大调整中;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倒计时;大武汉也正在加深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等等。

    就小背景而言,学校正在响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新战略,积极筹划“双一流”建设,“国际化、信息化”之一体两翼举措实施了十余年,下一步如何深入?学校十三五规划已在启动和开始实施之中,等等。

    还有一个现象也不应被忽视,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反而多余肯定和赞扬,这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抓住发展机遇,再上台阶?华师人都在思索思考,又一时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办法。换句话说,就是华师人目前正处于一个短暂的彷徨与迷茫的时期,头脑仿佛被掏空了一样。这个时候华师人特别需要精神力量,无疑百年华师文化、华师精神是当前华师最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次,“文化立校,精神强校”成为当代大学发展的共识。

    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精神动力之源泉。华师文化、精神,需要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作为学校精神形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融入师生现实生活中,才能不断体现其价值。百余年华师文化、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精髓,不管你感觉到了亦或没有感觉到,不管你承认或者不承认,华师文化、精神一直在牵引着华师的发展,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是春风化雨般的。文化精神是有遗传基因的,这种遗传基因甚至超过了生物遗传因子。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精神凝聚力,那么这个国家是不堪一击的,同样一个学校没有文化凝聚力,那么这个学校是没有发展后劲的。

    客观地讲,改革开放以后,华师还是很重视学校文化、精神的提炼和宣讲,尤其是学校90周年、100周年、110周年校庆前后都投诉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总结宣传,也取得非常好的成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华师文化、精神的概括、提炼、宣传则应与时俱进。这突出的体现在对华师文化、精神宣讲重视的程度上。具体即是,什么是华师文化?她有哪些文化特质?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华师精神?她与华师文化的关系,她与办学宗旨,办学概念的关系,她与校训的关系,她的时代体现是什么?等等。对华师文化、精神的宣讲不应止于重大节庆日子,而应该通过相应的措施与手段使之成为学校活动的常态。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提醒一下,整理、宣传华师文化、精神,一定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要滥用溢美之词。例如,我们学校很多的公众号就做得很好,但是近期我看的一些稿子,例如讲韦卓民的新闻,说他创办了华师的历史,他创办了吗?是传教士创办的,这样写就不对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尊重事实。

01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huashigushi@163.com
邮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华中师范大学行政楼403
联系人:马老师 027-6786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