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山的树,每一棵后边都有故事

作者:原创 发布时间:2017-03-29

导语
行走在校园间,不管是在桂中路,还是在博雅广场。无论你身在何处 , 总有一抹绿意伴随着你——那是桂子山的树。


行走在校园间,

不管是在桂中路,

还是在博雅广场。

无论你身在何处,

总有一抹绿意伴随着你

——那是桂子山的树。

但是,

看了这么多桂子山的树,

你真的了解它们吗?

 

 

 

从荒芜到葱茏

 

当年的桂子山,还是一个杂草丛生、坟山林立的“鬼子山”。

而今变成绿树成荫、桂花飘香的桂子山,华师发生了巨大变化。

 

 

 

摄影:易超

 

华师的旧址在昙华林一带,地方狭小,限制了学校的继续发展。华师的老党委书记、老校长刘介愚先生作为“主心骨”,带领一代人在一片荒凉地上建起了学校。

 

 

 

摄影:孔惠兰

 

 

 

 

摄影:陈建平

 

1956年9月桂子山新校舍第一期工程竣工,中文、历史、教育、政治四系首批迁来时,山上草木稀疏,非常荒凉。但经过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的不懈努力,桂子山终于逐渐由荒变绿,终于成为绿化面积高达70%以上的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林木森森,芳草如茵,丘陵起伏,曲径通幽,乃是几代华师人所铸就。

 

 

曾经的桂中路

 

 

 

现在的桂中路

 

 

摄影:胡德旺

 

 

 

摄影:陈建平

 

如今的华师校园绿树成荫,草木茂盛。我们的“校花”不仅遍布全校,甚至横跨四季。这等苍翠繁荣之貌,在多年前并不可见。正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摄影:贾代腾飞

 

 

从育树到育人

 

 

摄影:陈希昌

 

 

 

 

摄影:陈希昌

 

“华中师大七号楼下, 笛箫亭边, 梅园一隅, 草地上默默躺着一块石碑,石碑正面赫然镌刻“绿魂”二字, 可惜未设碑座,加以林荫甚浓, 背面的碑记文字已非我的目力所能辨认。”这些文字出自华师老校长章开沅的《林木深处觅绿魂》一文中。

 

 

 

路过梅园,你就会发现,一块刻有“绿魂”二字的石碑静静地躺在那里,那是为了纪念我校已去世的园林工人姚水印而立。石碑正面刻着“绿魂”二字,背面刻着他的生平简介。

 

 

 

摄影:霍威威

 

辛勤耕耘30余载,誓把“鬼子山”变“桂子山”。1956年,姚水印带着祖传的园艺技术,放弃了高薪的聘请,就任于我校园林组。看着遍野的乱坟,丛生的杂草,整个荒丘点缀着一两棵马尾松,姚水印本暗下决心“要把荒山变花果山”。

 

 

 

摄影:唐丹丹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带领着几位工人,踏遍了武汉地区的荒山密林,采集树种,剪截枝条。他办起了桂子山上的第一块苗圃,从此以后,他又陆陆续续拓展了五块苗圃,搭建了较为完善的育种育苗平台。他是梅—桃嫁接的华师第一人,姚水印缔造了武汉最美的华师梅园。

 

 

 

摄影:易超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姚水印除了栽培桂子山上的树与花,也不忘栽培学生,教书育人。

姚水印也被特聘为我校园艺讲师。他亲自带领生物系学生到苗圃参观,学习育种,扦插,嫁接等技艺。

 

 

摄影:陈希昌

 

著名作家、华师文学院晓苏教授在华中师范大学2015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以《桂子山上的树》为题。他发言中提及:“我想,你们肯定会舍不得这些树的,其中至少有那么一棵,会让你依依不舍,铭心刻骨,终生难忘。在这四年当中,你要么在某棵树下读过宋词唐诗,背过外语单词,要么在某棵树下画过水彩素描,吹过笛子口琴……

 

 

摄影:陈希昌

 

要么在某棵树下迎接过你的父母,约见过你的老乡,要么在某棵树下开始了你的初恋,拥了你人生的第一个抱,接了你人生的第一次吻,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在某棵树下失恋过,还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总之,无论酸甜苦辣,还是悲喜得失,你们的青春乃至整个人生,都与这桂子山上的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摄影:陈希昌

 

作为桂子山上的一员,

桂子山上的树,

也将融入我们的记忆,

成为色彩斑斓回忆中的一抹绿意。

 

01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huashigushi@163.com
邮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华中师范大学行政楼403
联系人:马老师 027-6786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