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福义:《寄父家书》

作者:邢福义 发布时间:2019-09-27

导语
1956年(21岁) 九月十六日 父亲: 孩子已被留下来在本院本系——华中师院中文系当“语法学(及修辞学)”助教了。这是多么出人意料的事啊!

1956年(21岁)

九月十六日

父亲:

孩子已被留下来在本院本系——华中师院中文系当“语法学(及修辞学)”助教了。这是多么出人意料的事啊!

前天下午,孩子已搬到教师宿舍了。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和条件都非常之好。

孩子在名义上虽然是助教,但实际上,今后两三年内,并不是“教”,而是“学”,系统地细致地“学”,在“学”到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才能开始“教”。



1977年(42岁)

十月二十二日

父亲:

......

这些时,一天当做两天用,是在紧张中度过的。八月下旬,到《汉语大字典》编写组,马上就参加试编。

今后上大学,又实行考试制度了。我们正在要求米米复读功课,以便应考。湖北省的高考时间是在12月初,米米能否考取,我是比较担心的。

他现在远在农村,天天要劳动,尽管他每天都能抽点时间读读书,但毕竟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如能考取,那简直是奇迹了。

昭昭已升入高中一年级。按规定,她可以参加高考。老师也劝她参加。但是,这孩子脑子容易过度兴奋,目前已经日夜擂功,不会休息,如果答应让她参加高考,可能大大增加她的学习压力对身体不利。所以,我想,她还是不参加的好。



1985年(50岁)

八月二十四日

父亲:

“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结束了。我二十日回武汉。这次会议,规模很大。外国学者来了一百多位,光美国就来了二三十人,会议规格很高,住在香山饭店。国家教育委员会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

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华中师范学院”已改名为“华中师范大学”。您以后来信,都请写:武汉市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信直接寄到家里也行。



1989年(54岁)

五月四日

父亲:

......

马上编写的《现代汉语》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要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统一考虑封面。

印度没去成。一来,旅费要自己出,这笔外汇,对于一个中国穷教授说来,只能望“钱”兴叹。二来,今年十月,我可能还要去美国一趟。第22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在美国召开,他们希望我去,给我出国际机票和生活费。

今后几个月,大概是最忙的几个月。五月,开文化语言学会,在武汉;六月,开现代汉语编写工作会,在武汉;六月起,接待美国李英哲教授的来访;八月,赴杭州参加中国语言学会年会;九月,赴英山搞方言语法调查;十月去美国,回国后召

湖北省语言学会年会…事情可真多!



合:

1997年,85岁的父亲把我给他的信件打包成捆,邮寄到华中师大。收到时,因为太厚,我事情又多,没时间看,所以一直没有打开。

10多年之后,翻看这捆纸质很差、字迹模糊的信,我无限感慨,觉得也许可以留给子孙们、学生们、学生的学生们看看,于是决定梳理成为一本小书。

这本《寄父家书》,主要记录一个学子从青年到中年的步履留痕。中华水土养育了中华文化、中华科技、中华风骨。当今的中国人,重视外国理论的引进,但也懂得,再好的理论,都必须适应中华水土,才能在中国开花结果。中国人有充分的冲

和自信。“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毛泽东的诗句,果敢刚毅,气势磅礴,代表中国人的心声!

01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huashigushi@163.com
邮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华中师范大学行政楼403
联系人:马老师 027-6786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