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物理学院点滴历史故事

作者:原创 发布时间:2016-12-05

导语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历史悠久,创新故事良多,无不与祖国的发展,民族的荣辱,人类的进步,息息相关。

      追忆物理学院点滴历史故事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  李来政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历史悠久,原名物理系,现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创新故事良多,无不与祖国的发展,民族的荣辱,人类的进步,息息相关。现就我所知,介绍一二。

早在1931年我系系主任,理学院院士桂质廷博士利用假期,自带仪器设备,到我国华北,华中,西南,西北等各地,进行定点地磁测量,所得数据成为当时公认的最权威的成果,被全国采用的萨本栋所著《大学物理》一书等所采用。

1934年全国举行大学理科物理系毕业论文评比,我系梁百先的毕业论文获第一名,第二名为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生,第三名又是我系许宗岳获得,可见我系当时的教学水平在全国所占的地位。

1936年桂质廷教授从美国带回一批新仪器,在我校正式成立中国第一个磁和电离层研究所及电离层探测实验室,率先开展了对电离层和电波传播方面的系统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论文发表在美国《地磁与大气电学》期刊上。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危急,我校决定迁校,由我系卞彭博士和Taylor博士受命奔赴西南地区寻找临时地址,我系桂质廷教授根据校董事会的决定率领全校师生着手迁徙桂林。桂林吃紧后,由韦卓民校长领导迁徙云南大理喜州。从此次的大迁徙,可以看出我系对全校的贡献。

喜州是一个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方,交通极为不便,物资十分缺乏,无电力基本设施。我系将一汽车的发动机拆下来,与我系实验室的发电机配接在一起,以煤气为燃料,拼接了一套发电系统,解决了学校晚间照明及实验室为首的一批教师,并不满足如此,他们因地制宜,看到当地丰富的水利资源,可以充分利用,造福一方。经过深入调查,从勘测,设计,试验,制造。于1940年在万花溪拦河筑堤,自己动手建成我国西南第一座水电站直至解放后1964年还在使用。卞教授当时在全国物理学会学术年会上还宣读了“云南苍山十八溪水电动力之试验研究”论文,受到好评,云南省志均有记载。

抗日战争时期,喜州信息闭塞,报纸也要晚一周才能收到,我系学生利用无线电实验设备,每日轮流值班,及时收集,整理新闻动态,广播给全校师生,并出版《每日新闻》快报,使当地居民能及时了解国内外信息,深受欢迎。

解放前夕,为了迎接解放,我系师生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安装了广播扩音设备,在武市街上第一个广播,喊出“大家出来欢迎解放军进城”的口号,做了许多革命的宣传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不到十年的1958年,百废振兴,全国一派欣欣向荣。在教育领域,毛主席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全国在北京举办了大型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规模之大,可以说空前绝后,我有幸被调往参加了这个展览会的工作。我系提供的展品有数件,其中,以黄家元老师研制的中文自动排字机,轰动北京,我们还在展览馆里仿制了几台,分别供北京一些著名的印刷厂使用,得到好评,认为这是我国印刷事业上的创举。为此,光明日报特约我写了一篇介绍文章,在该报上发表。

我在北京期间,受到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的邀请,来到了团中央,我向胡耀邦同志直接汇报了我系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我当时是我系四年级三班的团支书),这的确十分难得,得到胡耀邦同志的肯定,并指示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学好本领,准备为建设祖国出力。他还说要考我一下,我立即表示同意,并请他出考题。他出的考题是:什么是政治?我作了回答后,他又苦口婆心地作了详细阐述。

1985年前后,卞教授研制了我国第一个磁控管(Amplitron),脉冲功率为10Kw,这种电子管就是我们日常用的微波炉的核心部件,韦宝锷教授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天然硼玻璃中子管。

就是我国在这科技迅猛发展的时候,我系决定兴建静电加速器和13~15Mev(兆电子伏特)回旋加速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当时苏联打算援助波兰的加速器,就是这么大。我们敢于研制,说明我系的势力。静电加速器部件的加工基本完成。回旋加速器的大磁铁60吨,已由武钢铸造完成,运往武汉重型机床厂加工,所需导线的紫铜16吨也已到位。唯缺电功率特大的电子发射管和整流管,这是国家严格管控物资,一般无法获得。由于我在北京的方便,由我到国务院去直接请批,并到国家仓库提货,将其放入火车六张卧铺铺位,运回到校。后因国家大调整,加速器下马,但这研制精神,值得一提。

以后,我系系主任邱永喜教授,李漠介老师等在半导体物理,薄膜物理方面做出了杰出成绩,如何研制成Ge隧道二极管,其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比美国仅只晚一年。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实验物理,物理教育等都取得了好成绩,特别是全国彩色电视会战领导组下达给我系的任务,研制大屏幕电视。我系研制WYDD——3型机,经四机部等单位鉴定,得到充分肯定。所有这些方面的成就,都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请他们经历者介绍,一定会非常生动,有趣,受教育,在此我就不啰嗦了。谢谢大家。

 

李来政简介:

李来政,1933年9月出生,湖南省衡山贯塘乡人,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58年至1959年初在北京参加全国党的教育方针宣传,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当时团中央胡耀邦书记的单独接见。1959年7月调入湖北大学物理系工作,任教研室主任和校团委委员。1960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62年调回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曾任力学教学、光学教学、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在此期间,近代物理实验室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高校实验室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后被调入物理教材教法教研室任室主任。1989年受国家教委委托理科教材编审组物理教材教法小组会和全国物理教材教法学术交流现场会在我校召开。2000年由教育部委托首批中学物理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在我系主办,李来政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并执行,受到教育部的好评。

在系工作期间,历任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第三届、第四届常务理事,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委员,湖北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物理竞赛委员会三届委员,武汉市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河南许昌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湖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湖北省伊利达科技发明奖评委,湖北省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委,湖北省中学物理竞赛委员会副主任。负责第一届至第十八届湖北省中学物理竞赛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在此期间湖北省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3块,银牌3块,铜牌2块,亚洲物理竞赛金牌1块。1993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曾宪梓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三等奖。发表“分子光谱实验和swan光谱光源”、“光纤激光拉曼光谱”、“纹影技术”、“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论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应中等教育发展,加速高师物理教育改革”等论文30余篇,出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物理教育量化方法》(获全国优秀图书三等奖)、《中学物理科技活动》师资培训教材、《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培训精要》、《高考物理知识能力讲析例解训练》、《现代基础物理教育学》(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出版社优秀图书特别奖)等10余本学术著作。培养研究生30余人。1995年退休后继续返聘至2003年底。2004,2005年仍指导研究生。2016年9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物理教育学教程》。

01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huashigushi@163.com
邮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华中师范大学行政楼403
联系人:马老师 027-67868014